数字孪生技术正为我国水利设施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保障水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已构建起涵盖 31 颗遥感卫星、100 多部测雨雷达、13.3 万处地面水文报汛站等的 “天空地水工” 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浙江省借助数字孪生系统提前 24 小时精准预报兰溪洪峰流量,为水库错峰调度提供决策支持;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数字孪生小浪底系统推演,科学实施调水调沙,有效冲刷下游河道、提升行洪能力,这些实践充分彰显了数字孪生技术从 “人防” 向 “技防” 转变的显著成效,也为水利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水利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数字孪生领域蕴含着广阔的创业空间与市场潜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我国水利建设投资持续增长,数字孪生技术在提升水利设施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预计 2025 年其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将达 100 亿美元。尽管国际巨头与国内科技企业已纷纷布局,但创业公司仍可在细分领域寻找机遇,例如聚焦特定水利设施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区域水利需求开发专项模型等,通过差异化竞争切入市场,为水利数字化建设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多地的成功实践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鲜活样本。鹤壁铁塔打造的智慧淇河项目,依托 “AI + 大数据” 构建智能管理闭环,使流域内非法采砂、违法捕鱼等行为发生率同比下降约 90%,监管效率提升 50%;宁波市构建 “库群互联、三网协同” 智慧水网体系,在 2024 年抗旱期间通过数字孪生系统统筹水资源,将城区供水保证率稳定在 99.8%。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用价值,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商业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水利治理的实际效能,助力我国水利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