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农食产品展区,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最亮眼的风景线。从先正达集团能模拟百万种基因组合的 GASEL 智能育种系统,到首秀亮相、覆盖作物全生育周期的 iMAP 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再到承担巡田任务的智能机器狗 “达达”,以及嘉吉公司实现 “秒速检测、秒速调方” 的数字化饲料配方解决方案,一系列创新成果生动展现了 AI 技术为农业全链条注入的新动能。这些技术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已成功落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既推动育种效率提升、种植管理精准化,又破解了传统农业 “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 的痛点,标志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迈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AI 赋能农业的背后,是一条潜力巨大的产业升级赛道,更孕育着丰富的创新机遇。在育种领域,GASEL 系统 60%—80% 的预测准确率,为中小育种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专注细分作物育种算法、AI 辅助筛选 SaaS 服务等方向的创新的空间广阔;在种植环节,iMAP 大模型 “数据 + 算法 + 线下服务” 的模式,证明了区域性、轻量化智能种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适配小农户需求的低成本智能工具有望快速打开下沉市场。而在饲料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产业链各环节,AI 技术的应用都能实现 “降本增效”,为创业者提供了多元切入角度,也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正让 AI + 农业成为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潜力的热门赛道。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种业创新、智慧农业的扶持力度,为技术研发、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农业劳动力短缺、规模化种植需求提升等现实问题,也让市场对 AI 农业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从进博会的展台到广阔的田野,AI 与农业的融合正在重构产业模式,既需要龙头企业引领技术突破,也需要中小创新主体聚焦细分场景深耕细作。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智慧农业必将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书写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