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84600536
今年1月份的时候,任正非就评论过5G:“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人们现在需要的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
5G有用吗?
当然有,但绝不像现在各路媒体无脑复制粘贴的那样夸张。
关于5G,首先要科普几个概念。
1、延迟
很多媒体都宣称5G延迟只有1毫秒,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5G并不会明显改善普通用户延迟方面的体验。
1毫秒只是手机和5G基站的延迟,很多自媒体没搞清楚这个概念就误导大众,造成了大范围的理解偏差。而且4G在这方面已经不算差了。我们实际上网时感受到的延迟主要来源于地理位置、附近设备数量、服务器质量、网络拥堵情况等等。这些换上5G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2、覆盖能力
5G基站覆盖范围极小,穿墙能力差,信号容易被障碍物阻挡。韩国5G普及速度很快,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万5G用户,但韩国人民实际体验非常差。在基站密度最大的首尔,韩国人民经常体验到5G有信号无网、速度慢、掉到4G等等问题。
覆盖能力差也造成了可靠性也难以保证,高密度布置基站确实可以提高信号稳定性,但如果遇到恶劣的雨雪天气,还是会造成5G信号的明显衰减。
3、应用
现在没有用得到5G的地方,或许有人又会说“修完路自然就有车了”,我们后面慢慢讨论。先说现在,大部分吹5G的人都要搬出物联网、VR、自动驾驶、云游戏、远程手术等等。但这些应用都要面对3个灵魂拷问:
1、在室外有什么是4G做不到的?
2、在室内为什么不用更可靠的光纤?
3、这些应用发展不起来真的是受到了网络的制约吗?
先说物联网,物联网这个东西出现的非常早,在3G时代就有人预言物联网要兴起。但实际上物联网坑了一个又一个投资人,害了一波又一波大学生,始终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状态。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没多大用,严谨一点说应该是应用领域十分有限。
比如我们常用的家具家电,联网之后确实会有一些新奇的功能,但也仅限于玩玩,并不在普通人的需求列表。
之前看到某厂生产的智能冰箱,连wifi之后可以推荐菜单、播放音乐视频、网上购买食材。连上5G之后冰箱甚至可以自己出门买菜?
我承认这些功能很新鲜,但它们真的有用吗?
而且网络因素也不是物联网的掣肘,因为早已有了成功大规模应用的例子,比如共享单车的智能锁。
这种锁每个一二线城市街头少说有上百万把,就算只有3G网络的时候也能使用,网络问题根本没有限制它的发展。反而如果强行用5G网络的话,在地下停车场、偏僻的巷子等地方会因为没有信号而打不开。
共享单车车锁这种物联网应用成功了,不是因为网络好,而是因为人们确实需要它。
自动驾驶呢?
人体神经信号传输靠的是化学介质,和光纤、电线相比慢了非常大的一截。人体的感官延迟大概在100毫秒以上,而实际操作中司机平均刹车时间是0.8秒(从看见到执行)。
与此同时,4G时代手机网络整体延迟大概有几十毫秒,网络状况好的地区可以降低到20毫秒以内,按理说就算用4G自动驾驶也应该已经比人开车安全许多倍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限制自动驾驶的同样不是网络问题,而是人工智障。
2016年,Uber无人车在旧金山曾发生过闯红灯事件,《纽约时报》爆料称,闯红灯是因为Uber的系统无法有效识别红绿灯。
2016年1月,一位23岁的男子驾驶特斯拉轿车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公路发生追尾,发生车祸时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然而自动驾驶系统却没有识别出前面的清洁车。家属后来状告特斯拉宣传时夸大自动驾驶功能。
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过一篇研究论文,对比了车祸事故率,发现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率几乎是普通汽车的两倍。
前面也说了,5G实际延迟同样要依赖网络状况,而且在大雾、雨雪天气还会让5G信号有明显的衰减。我们可以推测,自动驾驶用上5G,不仅不会更安全,反而可能比4G更危险。
远程手术,这个东西还不如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至少能摸到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为了5G而去用5G的例子。
现代手术基本都要求无菌的室内环境,没见过哪家医院露天做手术的。所以就算不考虑远程操作能不能保持精准的问题,在室内为什么不用更稳定可靠的光纤?
VR,这个也不是新鲜玩意了,一个好玩、合格的VR游戏体验需要繁重的外部设备,至少要一个头盔,最好配个专门的座椅。然而这些条件也限制了VR始终是室内游戏,不可能像王者荣耀一样在大街上随便找个地方蹲着就能玩。
但VR在现在千兆光纤的加持下依旧没有发展的太快,还是因为需求不足的问题。
云游戏、云应用、云储存,这些东西同样是3G时代的概念。
现在家用千兆宽带无论在速度还是延迟上都能满足云游戏的需求,但云游戏依旧没能大规模出现。
因为提供云服务的企业需要使用性能极为强大的服务器,巨大的储存空间、支持同时上传大量用户游戏视频数据的宽带。这一切都是成本,最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百度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云手机可能确实便宜了,但以后你能接受使用手机的每一秒、每一兆流量都要额外收费吗?
到最后实在没什么可以吹的了,只能吹“5G可以带动某些新的行业发展”,也就是修完路自然就有车了。
但这种说法非常扯淡,比如我们现在用的4G,路上的所有车都是3G时代的产物。
很多人在说4G时代出现了移动支付、视频通话、手游、网购、直播、短视频等等超乎当时想象的东西。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好像我们4G之前是完全断网的一样。
首先我们的3G并不慢,3G的平均下载速度已经达到1m/s以上,足够应对大多数的视频和在线游戏。
同时3G时代的主流应用和今天相差无几:
关于短视频和直播,实际上我们短视频两大阵地之一的快手是3G时代诞生的。
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来制作、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2012年11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的平台。
至于直播出现的更早,比如YY语音是2008年推出的,2010年就实现了直播的商业化,当年营收3600万。
4G的出现没有引导这些行业的诞生,甚至没有促进它们的发展。真正让这些行业在移动端高度发展的是国务院三令五申的“提速降费”。
还记得当年5块钱30M的移动流量吗?4G确实快了一大截,但资费太贵,普通人烧不起,所以刚出现的一两年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没几个人敢拿这么贵的流量看视频。
而且就算是一开始的提速降费,运营商也没有太大的诚意。
2015年中国移动应提速降费的要求推出了“8大惠民活动”。然而这个所谓的惠民活动中最便宜的深夜流量也要10块钱1G,4G流量卡则是50块钱2G。
我们现在敢放心大胆的烧4G流量,还要感谢中国联通2017年推出的1元500M日租宝(后来涨到1元1G)。而这个套餐也让中国联通一年增加了700万4G用户。但这时距离4G普及的2014年,已经3年过去了。
现在5G套餐199元起步的价格,如果再给4G限速,无疑会给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泼一盆冷水。
4G以及提速降费政策,让我们上网体验更好了。5G或许未来会让我们玩的更舒服,但要说它有多科幻、多么超乎想象,那确实是在瞎吹了。
就像任正非最近说的:“5G就是一个基站,别把5G当成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