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发布时间 2022-03-30 16:15 转载 阅读 11961次

2022年,对于从事企业财资业务的厂商和从业者来说,是机会之年。

1月和3月,国资委分别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自检管理的意见》和《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项政策指导文件,对于数字化浪潮之下央企、国企的财资管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期待和要求。

政策既出,惊起一滩鸥鹭,软件公司、SaaS厂商纷纷入局,搅动起这个原本并不辽阔的市场。司库软件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蚂蚁市场,2021年我负责组织的一项行业研究显示:司库市场规模在20亿元左右,小山头林立,略有名目的厂商20家左右,但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头部玩家。厂商入局,是因为看到机会,看到市场扩容的可能性;但作为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我乐观且忐忑,且信且疑:财资厂商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吗?

我的答案,春天还远。

司库,更惯常的说法是财资管理,并非全新的概念,2000年左右中国加入WTO,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将西方管理模式带入国内,司库是其一。以通用电气为代表的全球资金池的管理模式,让司库风靡一时成为国央企、集团企业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但知易行难,从概念到道路隔了万水千山。企业端的艰难,来自管理理念如何找到可执行和量度的标准,如司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如何进行评估、确认、管控,理念上是共识,但真正落地到企业管理实务,却很艰难;而在此背景下,作为乙方的财资厂商产品力脆弱,商业模式存疑,更加剧了这一困境。

按照司库理论框架,理想的司库系统应融合账户收付、资金运营、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四位于一体,内外联通,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但现实的状况却是财资厂商需要面对技术限制、管理专业化难题,最终交付的产品脆弱,与甲方司库建设期待存在巨大偏差,导致关系微妙敏感,各怀不满。

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难以驱动的技术变革

中国数字化变革之汹涌目所共睹,但与司库密切相关的企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却非常缓慢。

2000年左右企业全球资金池建设,开启了银行企业服务数字化进程;各大银行通过企业网银系统输出服务,同时也通过银企直联接口与企业内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但总体参与银行较少,局限于几家技术能力强的国资大行;同时能够直联的业务也仅停留在账户管理和收付结算,财资厂商的服务更多还是企业内部台账管理,离期待的全业务品类实在太远。

此后20年里,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缓慢迭代。更多的银行开始提供银企直联支持企业互联互通;服务类型也有所延展,资金池、票据业务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突破,但传统单体式的技术架构,很难让银企直联服务能够产品化复制,且银企联接建立涉及的企业和银行角色链条长且复杂,沟通成本极高,90%的企业在漫长的沟通过程里败下阵来。与现实相对悖的事,由于C端的快速数字化,企业对司库的数字化期待往往极高,财资厂商们为了拿下订单在蓝图设计上用力过猛,执行中技术所限无法交付,不切实际的热情和现实惨淡的交撞,让财资厂商被甲方们拿捏得死死的,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循环往复。

难以驱动的技术变革,让企业司库建设在20年里并未得到质的变化,除了账户和支付结算得到了有限的集中,资金运营、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还基本原地踏步,这也面对高涨的司库建设热情的厂商们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司库专业化进程缓慢

虽然司库概念早已提出,但“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缺少在管理实践中的落地。管理的不专业化,将导致了财资厂商的产品迷惘。

司库管理不专业化表现之一,是司库职能定位不清晰。而定位的不清晰,也将导致产品设计上缺陷。传统财务的角色定位是响应和支持,支付顺畅,满足流动行性基本需求即可,谈不上要管理,自然也谈不上司库。职能上如此定位,会使得财务管理,间接的反映在财资厂商缺少对管理提升的热情,产品设计上限于基础结算,提供支付结算通道,保障顺畅收付即可,而相应的资金运营、投融资管理、风险控制上缺少考量,难以匹配司库管理的系统需要。

其次,司库管理理论本身缺少系统化可落地框架。一方面司库理论涉及广泛,框架庞大,但四位一体的职能又缺少一以贯之的理念穿行手段,很多举措只是定性的,缺少可观测量化评估标准,也难以实现线上化管理;另外一方面司库管理要面向场景,不同的行业背景下企业的投融资和资金运营差异巨大,再加上企业管理便好差异,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共识性的管理工具,实现司库系统产品化面临着巨大挑战。

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除了产品维度,财资厂商要想实现突围,还得在商业模式上做出改变。

软件模式向SaaS模式艰难切换

截至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财资厂商是软件模式经营。企业提出司库建设需求,厂商通过一定程度上产品,再附之以定制化交付,来满足需求。但这样的想法仍然偏理想,实务中,绝大多数财资厂商都深陷于定制化交付的泥淖里,进退维谷。这样的软件经营模式,本质是研发能力外包,能够盈利,但产品化不足,缺少规模化增长潜力,与当前追捧的PLG(产品驱动的增长模式)大相径庭。这也是当前财资厂商小山头林立的原因所在。

与之伴随,是To B领域的SaaS化演进,部分财资厂商开始转向SaaS的经营模式,小额可持续收费,目标在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但就当下而言,这样的模式调整无疑雪上加霜,一方面高企的获客成本,另外一方面脆弱的产品力,青黄不接,转向SaaS很可能是快速客户流失,根本无法获得理想中的生命周期价值。

于是,软件厂商陷入艰难的选择。趋势所在,继续坚持软件模式能够维持今天的生存,但很可能没有未来;而转向SaaS模式,图谋未来,很可能即刻流血不止,今天都难以维系。到底向左,还是向右?

扭曲的盈利,羊毛出在猪身上

除了大的商业模式,在变现逻辑上财资厂商也面临困扰。

按照角色分工,财资厂商包括软件商和金融机构两重角色。软件商提供系统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内容服务。但受互联网模式影响,“羊毛出在猪身上”,金融机构向前延展,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还输出系统,一体化服务且免费,只要金融收益能够弥补软件免费损失。但这样的变现逻辑,极大程度侵扰了纯粹的市场价格机制,也侵蚀了财资软件厂商市场空间,打折或免费,可能导致亏损,不降价不打折,则很可能失去市场。最后妥协的结果,很可能是打折,但财资服务,无论是软件本身还是联接的金融服务资源,都可能掺了水。

尽管有司库的政策红利,但由于产品力和商业模式上的固有限制,让春天到来仍然艰难。实现突破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跋涉。

司库管理认知持续进阶

司库政策的出台,背后逻辑是中央层面对于财资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推崇。因此要抓住这波红利,财资厂商在必须在产品底层观念和具体行动中持续提升。

观念上,财资厂商的追求不应当只是被动的业务辅助,而是主动的价值创造,是财务和资金资源管控的引领者。不应当只谋求成为企业互联互通的支付结算路由,而应当是涵盖交易结算、资金运营、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为一体的企业财资管理中枢。

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行动上,财资厂商不能只停留在理念追捧和概念营销,而应该是背后体系化的管理理论和具体落地场景的持续耦合,是行业认知的一次次提升和突破。

拥抱开放银行,系统上实现互联互通

虽然企业金融服务数字化进程迟缓,但可喜的变化也在发生,近2年来,开放银行模式逐渐风行,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从单体模式向微服务架构切换,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得以产品化输出。虽然还还停留在早期,能够提供此类型服务的银行的并不多,但其便捷性和业务纵深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开放银行模式一定会蔚然成风。鉴于开放银行模式所提供的底层数字化能力,让企业司库落地性具备了现实的操作空间。开放银行,是通向司库模式的枢纽。

因此,聪明的财资厂商,应当拥抱开放银行,形成先发优势,而这可能在司库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越的绝佳机会。

产品形态从支付工厂走向管理工具

具体到产品形态上,财资厂商必须实现从支付中介向管理工具的提升。目前市面上的财资类软件绝大多数聚焦在支付聚合上,对接更多的银行渠道、更多的ERP厂商。但实际上,随着开放银行和ToB领域的SaaS化推进,系统间对接门槛的会在未来1-2年消失殆尽,仅凭对接渠道多,很难形成竞争优势。所以当下财资管理厂商的目光,必须从专注账户结算向高阶的“管理”维度倾斜。

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交易运营维度上,未来的财资管理软件应该在资金池、票据池的管理上足够的便捷,提升资金运营效率,提高收益。

投融资管理维度上,要实现投融资平台的直接对接和集成,一个平台进行投融资的集中化管理,同时借助平台的数据能力,建模分析,形成更有效快捷的投融资决策。

风险管控维度上,操作风险能够通过系统集成和系统流程节点实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更多维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及时准确预警和监测,实现风险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处置。

产品之外,企业司库的建设是一门生意,应该在商业的逻辑上进行精细化盘算。

壮士断腕,从软件模式向SaaS模式切换

当前财资厂商,都在软件模式和SaaS模式边缘疯狂试探,但真正以SaaS形态经营的基本没有。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或者Solution as a service(解决方案即服务),是价值的交换形式,软件模式交付的是软件资产,而SaaS交付的是服务价值。但关于软件模式和SaaS模式差异的讨论,绝大多数都关注了技术形态,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价值创造这一目标追求差异。

当下在开放银行和司库建设风口之上,财资厂商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关注价值创造,拿到新世界的门票,虽然可能失血,但毕竟已在通往未来的途中。而纠结于眼前,关注某一个大单得失,只会被困在重复“定制化”循环中,难以动弹,最后只能被时代和机会所抛弃。

关注持续订阅,客户终身价值,而非单次付费,一次性合同金额。

关注客户成功,产品为客户进行的价值创造;而非付出的工时,交付的功能点。

企服点评专家团杨梦:司库红利之下,财资厂商的春天到来了吗?

焦点服务,单点突破而非全面开花

从软件模式向SaaS切换,重要的是要形成焦点服务,要为客户提供可被记住的焦点功能,创造价值,占据心智;而非妄自菲薄的“我们什么都可以”。

软件模式下,财资厂商往往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研发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因为要按功能点收费,但实际上客户并不使用。而在SaaS模式下,客户对服务付费,客户的切换成本很低,只有长板足够长,才会被客户所选择。

所以,对于财资厂商的SaaS化之路,建议焦点服务,要么集成收付,要么专注资金运营,也或者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全面开花的生态模式不是不可以,但机会属于巨头,或者在单点突破后的第二曲线。

重塑市场,清晰的定价与盈利模式

财资管理商业模式的升级,还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价和价值核算模式。

当前不管是财资软件还是财资SaaS,定价模式都是传统软件模式,一口价,并没有完整的成本收益测算;再加上“羊毛出在猪身上”免费模式因素叠加,往往算不清也说不明,缺少精细化的价值判断,真正的价值也就难以到应有的对价,间接的导致了财资厂商们的持续内卷,生存空间逼仄。

财资厂商应采用SaaS定价模式,一方面要么选择按用户定价,要么选择按照流量计价,考虑用户留存与增购;另一方面,要考虑从营销到销售的获客成本和实施交付、客户成功的服务成本。清晰的生命周期价值核算,才是长期有耐心的底气。

针对免费模式,应建立清晰的内部转移计价机制,规避免费模式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扰动。否则,免费模式表面上对客户有利,但实际上会“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创造价值的财资厂商因为无法免费而退出市场,最终,财资厂商和企业双输。重塑市场,良性健康的价值交换也才能创造新的价值增量。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原文链接]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 [原文链接]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原文链接]
部分塑料可转化为多种实用产品[原文链接]
四足机器人完成全程马拉松[原文链接]
每周精选查看更多 >
希鸥网观点:创业公司团队如何管理更有效率?
希鸥网观点:创业公司团队如何管理更有效率?
当团队中出现冲突或挑战时,积极介入并提供协助和支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详细]
想升职加薪?拿着超4亿年薪的CEO给了20条建议
想升职加薪?拿着超4亿年薪的CEO给了20条建议
我们熟知的“迪士尼”,全称是华特迪士尼公司(英文简称:DISNEY),作为一家市值超过2万亿人民币(3103亿美金)的大型企业,迪士尼最为国人所熟悉的是其位于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和电影屏幕上的公主系列大电影,但这些只是迪士尼公司的一... [详细]
如果最近你创业不顺,不妨读一读段永平这100句话
如果最近你创业不顺,不妨读一读段永平这100句话
上市后,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京东,在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排名第四。因此,其“80后”CEO黄峥也被人们戏称为“杭州80后新首富”、“抛弃你的同龄人。... [详细]
希鸥网李志磊:创业5年认识的六个创业真相
希鸥网李志磊:创业5年认识的六个创业真相
2013年7月,大学毕业一周年,遭遇简短创业带来的失败以及工作不顺利,我进入了人生低谷,此后一个月,每天花20块钱买10注双色球,希望可以一夜暴富。一个月后终于中了五块钱,我意识到,翻身不能靠运气,还是要要靠自己的努力... [详细]
知乎创始人周源曾创业失败发不出工资:我哭了,因为不甘心
知乎创始人周源曾创业失败发不出工资:我哭了,因为不甘心
说起知乎,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站在知乎背后的男人,大概很少有人会去了解。周源是知乎创始人兼CEO,他自称“知乎第001号员工”。2018年周源做客一档由腾讯大学自制的名为《CEO来了》的节目,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在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