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水(原创)
从李姓家族中,能查到,我姥爷是李姓王朝639代孙。其实这无关紧要,大唐留下的近千年子孙,遍布全国各地;能否继承大唐的遗风遗骨,不在家谱,而在个人修行。尤其对中国五千年大文化的学习和提升,是否刻骨铭心;是否膜顶崇拜;是否保持不落时品,不淹时趋,能谱千年之调,再现唐人之雅典,并非易事;全在家族和个人的努力!
母亲说:我姥爷得益于他先祖几代人的潜心辅佐和影响而成功的。姥爷的先祖曾在明末皇家书院做过主簿,相当于当今国图分院院长;这职务让他的祖上有机会阅览群书,并将此家风传给了后人;到我姥爷的老祖是文武兼之的。因老祖母系是北京水师学堂某教官的女儿。从蒙族兴起,元朝虽只有98年,但此朝代因不懂汉文化,惧怕汉人官员和文人联合推翻他们的政权,对汉人的文人和带职官员,拒之门外,分成了6个等级,其鄙视和摧残的程度,达到了令人发紫的地步。据我姥爷从先祖母系得知的,这种摧残长达百年,比大学者钱穆沿史分析的要严重得多!我姥爷母系始族因在京师受不了元朝将领的排斥,携全族流落山东;因当时朝廷崇尚武力,到处寻觅武将领人往欧洲拓展版图;姥爷母系先祖将全族的习武变为经商;变颜色后,才在山东得以藏身;虽如此,但姥爷的父亲和祖父,还是经常在僻静山乡偷偷练武,有的成了乡级武术教职,族谱中有记载;直至清末姥爷出生,才逐渐将习武放下,专攻文略。但此时,族上经商不利,家道中落。姥爷只保留了老祖遗传:身高1.8米,体格强壮!不练武,在十里八村也是第一好汉!
姥爷思维敏捷,记忆惊人,带文字的书和公文,略一遍,便会一字不差地复述,得益于祖上的良好基因。年轻时,被十里八村的乡人传为“神人!”一些识字的,爱学习的年轻人,从好远来他处磨合,请教,谈古论今。他们对唐骨宋风极度欣赏,尤其对宋人的诗词绘画、科技所达到的顶峰,心朝心仪;姥爷就经常将《四书》《五经》《隋唐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历代话本,及他母系家族在京师习武,退而隐之,勾连一起,在月照麦场,凉风习习,农人一天的最好时刻,讲给他的那些小师弟及领来的无数百姓听。我母亲归纳不起来,我说:那是半文半史,半世事,半风俗的故事会!我母亲说,对对对,你归纳的准确。
我妈说:你姥爷谈吐文雅,对老幼病残,一视同仁,从不藏污纳垢,从不贪功谋利。如发现村人和邻里有灾难,他会第一个冲在前,以自己的强壮体魄帮助解决。那时周边乡有一个霸,因家中财大气粗,时常在收租时,用两种装粮的斗器,进时交的多;往外放时又少下五分之一;两杆秤(在秤里灌的水银不一样,收粮用这杆;发粮用那杆)盘剥了10多年,乡人们都来姥爷这儿说此事,姥爷也不吭声,他知道那霸,一般人治不了的!姥爷想到了他祖上还有个亲戚为官,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亲戚,让亲戚请示督检,是否秋末来乡间一趟?但不要到姥爷家,办完案子就走;那亲戚与县丞一块来了,亲戚仅坐在旁边,那县丞将堂木拍的山响,说那霸:“你虽霸,但你这霸是你自封的;我虽乌纱小,小七品,却是朝廷命名的!你是改斗、改称?还是让我现在拷你?”那霸马上怂了,答应回家马上改斗、改称,从此不再犯!那县丞和他上级审完就走了;那霸至死不明白谁告的,姥爷告诉大家别吭声,只要霸改了,咱们达到目的就行了。
等到我母亲和大姨二姨都长大时,孙中山先生开始推行民主革命了!我姥爷对新思想接受得很快,他立即与乡绅们办私学,让平民的孩子们都进学堂。他抵不住姥姥的扭,给大姨二姨缠了脚;临到母亲,他坚决抵制,母亲逃过了缠脚的劫难;而后,他发现这个小女儿——我母亲,说话办事,思维记忆,太像他了!他舍不得母亲瞎掉,同姥姥多次商量,甚至争执,终于将母亲送进了乡绅们办的女子速成班,母亲不仅成绩全优,而且成为全乡近百人一个班的班长,将百人管理得很好!每次县上来督检察学,都表扬母亲的对答如流,赞扬她不象农村的孩子!后来,我弟弟、侄子们几代人干班长,我就开他们的玩笑:“班长虽小,祖传基因不得了,你们有福气,全袭了母系的优秀!”待我弟弟长高时,我同母亲说他象我父亲;但母亲说:“你弟弟太像姥爷了,1.85米的个子,温尔文雅,遇事不急,喜欢用智慧处理日常。我6个孩子,他像的最厉害!”
其实是母亲像的最厉害。我们兄妹6人,从小,不管多么顽皮,母亲从未打一下,喝一声;如做错了事,她会严肃地看我们一眼,我们就赶快收敛;父亲说母亲身教重于言教;她总是用母爱,用故事,用智慧,引导我们静心学习,吃饭,睡觉;这些看似平常,却在日积月累中,给我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的习惯;养成了善良正直的“双轨线”;给我们播散最美的理想种子;给我们铺设最大限度的延伸之路;给我们以最坚强的韧性,造就了家族四代人博士、博导、教授、官员成堆!
我从内心感谢母亲坚定不移的付出和带领;感谢姥爷的勤奋好学,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