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展览协会理事、亚洲国际品牌研究院董事李志磊就"三农"展览市场发展前景发表观点,他认为农业展览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志磊表示,农业展览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性突破,农业展览市场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农业展览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如湖南(长沙)农业机械博览会参展企业达400余家,展示产品8000多种;菲律宾国际农业展预计吸引300+家参展商及18,000+专业观众;日本农业科技博览会每年吸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35,808名专业观众。
"农业展览已从单纯的产品展示转变为集技术交流、品牌推广、贸易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李志磊指出,"特别是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创新驱动展览模式升级
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倡导者,李志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对农业展览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等前沿成果的应用,正在重塑农业展览的形式与内涵。
"以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让展览中的农产品展示更具科技含量;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则实现了展览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无人机植保、自动驾驶拖拉机等智能装备的现场演示,更直观地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李志磊在多个场合阐述这一观点。
在创新模式方面,李志磊高度评价了"展会+市场+协会+供应链"的全年服务模式,认为这种创新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了持续性的服务。他还特别提及寿光菜博会"实地种植与展位展示融合"的模式,以及天府农博园"农业+产业复合"的发展路径,认为这些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服务乡村振兴展现新作为
李志磊指出,农业展览要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是促进产销对接:通过展览平台帮助优质农产品打开市场,如浦东农博会3天实现交易额1600万元;二是推动技术转化: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加速其推广应用;三是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
"农业展览不仅是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是思想的交流平台、技术的推广阵地和产业的融合载体,"李志磊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展览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对于农业展览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志磊预测,一是专业化程度提升:细分领域的专业展览将更受青睐;二是品牌化建设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三是数字化转型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常态;四是国际化水平提高:更多中国农业展览走向世界舞台。
李志磊最后强调,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推动展览行业规范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简介:李志磊,中国农业展览协会理事,亚洲国际品牌研究院董事,北京市创业导师,希鸥网创始人、“三农品牌”农村白领品牌创始人、“三农品牌”陈州状元品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