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创业创新版图中,科创板无疑是一块备受瞩目的热土。自 2019 年 7 月 22 日开市以来,科创板已满六周岁。希鸥网作为密切关注创业创新领域的专业媒体,见证了科创板从设立之初便肩负起的重大使命,以及其六年来对 “硬科技” 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科创板自诞生起,就坚守着 “硬科技” 的定位,这一精准的定位为众多怀揣技术梦想的创业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希鸥网发现,截至 2025 年 7 月,科创板已成功培育了 589 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宛如璀璨星辰,在资本市场中闪耀着 “硬科技” 的光芒。它们累计募资超 1.1 万亿元,形成了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集群。这种产业集群效应,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更为创业者们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
希鸥网深入观察到,科创板的 “硬科技” 企业集群崛起,带来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120 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构建起完整的 “设计 - 制造 - 封测” 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完善,对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发展意义非凡。在过去,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某些关键环节长期依赖进口,面临着技术封锁的困境。如今,科创板上的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技术上不断突破,逐步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着广阔的创业空间。比如,在芯片设计环节,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特定应用场景的芯片需求日益增长,创业者可以聚焦于此,开发具有创新性的芯片设计方案。在制造和封测环节,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也都有着巨大的创新需求,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切入点。
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是科创板 “硬科技” 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20 家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 IPO 募资 428.71 亿元,其中 19 家已成功实现 45 款药品 / 疫苗上市,这一成绩占据了 2018 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的 12%。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首个获中、美两国双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国产创新药;艾力斯、神州细胞从上市前的零收入,迅速成长为年营收分别超 35 亿元和 25 亿元的企业。这些成功案例,让希鸥网看到了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的巨大潜力。创业者们可以借助科创板的资本力量,以及现有的产业基础,专注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先进的医疗器械,或者提供精准医疗服务等。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物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创业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 “硬科技” 企业的显著标签。2024 年,板块研发投入总额飙升至 1680 亿元,研发强度中位数高达 12.6%,远超沪主板、深主板和创业板。107 家公司更是连续 3 年研发强度超 20%,研发人员数量达到 24 万,占员工总数的近三成。如此高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累计发明专利超 12 万项,平均每家 216 项;众多企业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脱颖而出,35 家科创板公司在全球排名第一,124 家在全国排名第一,850 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希鸥网认为,这种浓厚的研发创新氛围,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和示范。创业者们在投身 “硬科技” 创业时,也应该重视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高研发投入所带来的技术成果,也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业机会。例如,创业者可以围绕这些先进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应用产品或服务,将技术成果更快地推向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在制度创新方面,科创板堪称资本市场的 “试验田”。其构建的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为资本市场改革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盈利门槛的束缚,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已有 54 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 家红筹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其中 22 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并 “摘 U”。这一制度创新,极大地拓宽了 “硬科技” 企业的融资渠道。希鸥网深知,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资金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创板的这一制度安排,让那些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尚未实现盈利,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硬科技” 创业企业,有了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机会。创业者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不必因资金短缺而中断创业进程。
2024 年发布的 “科创板八条”,以及 2025 年推出的 “1 + 6” 政策,进一步彰显了科创板制度创新的决心和力度。“科创板八条” 围绕发行承销、并购重组等领域进行了 20 项新规调整,提升了板块的包容性。“1 + 6” 政策中的 “科创成长层” 专门为技术突破显著的未盈利企业量身打造,其第五套标准已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并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 IPO 预先审阅机制。这些制度创新,为创业者们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可能性。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在 “科创成长层” 的支持下,创业者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资本支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同时,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产业整合活力,也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参与产业并购、合作的机会,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从创业投资的角度来看,科创板的发展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搭建了更为紧密的桥梁。约九成企业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 9.3 亿元,早期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二级市场上,29 条科创板指数构建起多层次投资标的体系,161 只跟踪产品规模近 2600 亿元,其中科创 50 指数规模超 1800 亿元,成为境内 “硬科技” 投资的重要 “风向标”。希鸥网认为,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意味着在创业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到专业的投资机构关注和支持。创业者们可以借助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资源和经验,加速企业的发展。同时,科创板完善的投资体系,也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渠道选择,增强了创业项目的吸引力。
在人才方面,科创板企业呈现出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近三成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且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这种人才结构和合作模式,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希鸥网建议创业者们在组建团队时,可以借鉴科创板企业的经验,积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加入。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获取前沿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随着 “1 + 6” 政策的深入落地,科创板对前沿科技领域的包容性将进一步提升。希鸥网坚信,科创板将以其强大的资本之力,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对于广大创业者而言,科创板所营造的创新生态环境,将是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充满机遇的 “硬科技” 蓝海中,创业者们只要敢于创新、善于把握机遇,借助科创板的东风,定能在创业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业绩。希鸥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科创板的发展动态,为创业者们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专业的创业指导和丰富的资源对接服务,助力创业者们在科创板的引领下,开启创业创新的新篇章。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s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