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释放,农产品冷链物流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下,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随着《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地,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码,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建议,创业者可重点参与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或开展分拣包装等配套服务,把握政策窗口期。
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仍是突出短板,产地仓与销地仓比例仅为1:3,催生巨大市场空间。2025年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2.21万亿元,新能源冷藏车销量同比激增70%,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创业者可聚焦三大方向:开发智能温控系统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布局新能源冷藏车租赁及充电网络;建设专业化产地仓,提供预冷、分拣等一站式服务。如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产区,专业化冷链服务需求尤为迫切。
差异化竞争成关键,细分赛道蕴藏机遇
面对头部企业加速整合的市场格局,中小创业者应走差异化道路。可深耕细分品类,打造水果、水产等垂直领域冷链解决方案;或依托"冷链园区+产业带"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降低运营成本。业内人士指出,结合物联网、AI等新技术,开发轻量化、低成本的服务产品,是中小企业的破局之道。随着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个万亿级市场,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新蓝海。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s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