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联合国内12家科研单位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自主可控类脑芯片"智脉1.0"。该芯片采用28纳米工艺,集成150万个类神经元核心,算力达每秒38万亿次操作,功耗仅为传统GPU的1/20。其突破性的"存算一体"架构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芯片在实时响应和能效比方面的瓶颈,为边缘计算、智能终端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三大应用场景率先落地 智能产业迎来升级契机
专家指出,类脑芯片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和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快速应用。在自动驾驶方面,该芯片可实现毫秒级决策响应;在智能家居领域,能实现类人脑的联想式交互;在工业场景中,其微瓦级功耗可支持传感器长期免维护运行。据测算,仅长三角地区工业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就超500亿元,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
构建产业生态需多方协同 创业者迎黄金窗口期
随着"智脉1.0"的量产,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应用开发等产业链环节将催生大量创业机会。业内建议创业者重点关注类脑算法优化、新型封装材料和开发者工具平台等方向。同时,类脑计算的伦理规范和安全标准尚属空白,提前布局相关认证系统的企业有望掌握行业话语权。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计算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为打造自主可控的AI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s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