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产业转型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正释放出蓬勃活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江西景德镇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便是典型代表,这片由废弃老瓷厂改造而成的空间,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成为青年创客的热土。从最初的 55 个摊位发展到 1200 余个,近 10 年间吸引 2.86 万名手艺人在此逐梦,平均年龄仅 28 岁,生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的无限可能。手艺人在这里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推动陶瓷文化以多元形态走向市场,为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提供了范本。
放眼全国,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已形成燎原之势,目前总量超 4 万个,以 “新布局、新理念、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 的鲜明特征,深度融入百姓生活。这些空间打破传统边界,嵌入商圈、公园、乡村等场景,上海 3600 余处 “家门口的新空间”、浙江温州的 “最美空间大赛”、江苏扬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实践,既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也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路径,展现出文化惠民与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景德镇的老厂蝶变到全国公共文化新空间的遍地开花,背后是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度探索。无论是手工艺人通过创意激活传统技艺,还是社会力量以专业化运营赋能文化空间,都彰显了文化领域的创新活力。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文化供给的形式与内容,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