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里,大连博涛科技带来的 4 米高机械熊头 “北北” 引人驻足。这个能灵活眨眼、与观众互动的 “智能生命体”,是我国超大型仿生装置技术突破的生动缩影。其背后,是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液压 - 电机协同驱动等核心技术的支撑,150 项自主知识产权(含 37 项发明专利)的积累,让 40 吨重的巨型机械既能完成大幅度动作,又能精准控制面部微表情,彰显了我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将尖端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硬实力。
从实验室到产业端,博涛科技的实践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提供了鲜活样本。在大连熊洞街,以 “熊北北” 为核心的旧厂房改造项目,年接待游客超 160 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达 60%,成为工业遗址活化的典范。这种 “技术 + IP + 场景” 的模式正在向全国复制,“神兽街” 文商旅综合体的布局,不仅为城市更新注入新活力,更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规模化落地的有效路径,证明前沿技术只有扎根产业土壤,才能绽放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
当前,博涛科技正推动巨型仿生机械从 “能动” 向 “能思”“有情” 进化。通过研发微表情控制大模型、具身智能决策系统,让机械体具备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未来有望深度融入文旅、商业等场景,成为连接科技与情感的超级 IP。这种探索不仅重新定义了超大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更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彰显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