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人工智能已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不仅为我国 AI 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更在制造业、金融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催生出多元创业场景。从美的集团借 AI 实现 37.6% 能源消耗降幅、华为智能制造工厂年均提升 27% 生产效率,到招商银行智慧审批机器人高效处理 30 万笔零售贷款、腾讯 “觅影” AI 系统将早期食管癌筛查准确率提至 90%,一系列实践表明,AI 技术正加速渗透产业各环节,为创业者提供了从细分解决方案开发到全链条服务创新的广阔空间,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在 AI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不同领域的创业机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且均需依托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制造业领域,中小制造企业对轻量化 AI 能源管理系统、行业专属 AI 质检方案的需求迫切,创业者可聚焦降本增效痛点开发针对性工具;金融业方面,服务中小银行的智能审批系统、面向消费金融的 AI 风控模型、普惠型智能投顾工具,有望填补市场空白;医疗健康赛道,基层可负担的 AI 辅助诊断系统、慢性病 AI 管理平台、合规医疗数据治理工具,既能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又具备可持续商业价值。此外,AI 与大数据的融合推动决策模式向数据驱动转变,农业数据采集分析、能源能耗优化、垂直领域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向,也成为创业者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切口。
面对全球 AI 竞争加剧与技术创新需求,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成为推动 AI 创业落地的关键支撑。构建全链条 AI 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强化高校 AI 学科建设、开展 “订单式” 人才培育,也要深化国际合作尤其是南南合作,整合全球人才与数据资源,为创业项目提供智力保障;政产学研社协同创新则需进一步打通壁垒,民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需依托高校科研团队的跨学科支撑,借助政策引导对接产业链资源。当前,中美欧在 AI 治理标准上存在分歧,创业者还需主动适配国际伦理规范与法律框架,在合规发展中拓展市场空间,这既需要政府层面搭建多边对话机制,也需要行业平台发挥桥梁作用,助力创新成果平稳落地。
从激活产业动能到服务民生需求,人工智能 + 正以多元形态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业力量作为其中的活跃因子,将在技术转化、场景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技术迭代不断加速,AI 创业领域有望涌现更多兼具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质项目,为我国在全球 AI 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各地区、各行业需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能力提升的全周期服务,让 AI 技术更好地赋能产业、惠及民生,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