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专精特新企业 A 股上市数量同比增长 33.33%,28 家企业合计首发募集资金 156.99 亿元,募集资金规模同比增长 52.34%,这一组亮眼数据背后,是我国资本市场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河北世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启动新股申购、募集资金投向高压油箱项目,到深圳长盈精密借助资本市场支持从手机零组件企业成长为新能源行业核心供应商,专精特新企业正依托资本力量突破技术瓶颈、扩大产能规模,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速崛起,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新动能。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发力,为专精特新企业铺就了成长快车道。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超 690 亿元支持近 2000 家企业;湖南、江苏等地因地制宜推出上市培育方案,构建 “储备 — 培育 — 上市” 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专业指导。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主动作为,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先后发布专精特新相关指数,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精准的价值衡量工具,更提升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关注度与估值认可度,为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18 单年内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更助力企业补短板、强优势,巩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面向未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仍有广阔空间。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在攻克 “卡脖子” 技术、填补产业链空白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特征。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优化融资机制,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硬科技” 企业放宽盈利审核要求,强化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考核;完善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推广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工具,为企业提供适配研发周期的资本支持;建立差异化估值模型,将研发投入、专利转化效率纳入考量,让创新价值得到更充分认可。随着资本与产业协同效应持续放大,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形成创新活力强劲、产业协同紧密的良好生态。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