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度重塑金融业态的当下,消费金融行业正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边界,这一趋势不仅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催生出多元创业机遇。从招联消费金融构建数智化 “自服务” 体系、海尔消费金融将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应用于全流程风控,到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机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消费金融机构通过 AI 赋能信贷流程、优化风控技术,有效破解了传统金融服务中 “客群覆盖不足”“风险识别难” 等痛点。截至 2024 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取得技术专利 1242 项,技术创新已成为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支撑,也为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 无论是聚焦 AI 风控算法研发、身份验证技术优化,还是开发适配消费金融场景的数字化工具,都有望在行业转型中找到市场切入点。
消费金融服务下沉的过程中,县域市场、新市民及蓝领群体等 “长尾客群” 的需求释放,进一步打开了创业创新的蓝海。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指出,消费金融实现 “普” 与 “惠” 的平衡,本质是对风险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的考验,而这恰恰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挖掘用户多维度数据、提供差异化服务。当前,消费金融机构已将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全面迁移至线上,零接触服务既提升了用户体验,又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客群得以享受便捷金融服务。这一趋势下,针对县域市场消费场景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新市民的信用评估工具等创业方向,既契合行业需求,也符合普惠金融政策导向,具备较强的市场潜力。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深化阶段,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叠加,将持续孕育新的创业机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提出,消费金融行业需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获客、活客、留客能力,而这离不开外部科技力量的支撑。例如,多模态大模型在反欺诈、用户画像构建中的深度应用,区块链技术在交易溯源、数据安全中的探索,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消费需求预测、产品定制中的实践,都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了细分赛道。同时,随着消费金融与家电、零售等实体消费场景的融合加深,能够打通 “金融服务 + 实体消费” 链路的创新模式,也将成为创业热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