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发布以来,河南、广东等省份迅速出台配套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产业、园区、消费等领域深度渗透。河南省聚焦新型工业化,提出产业转型、企业优化、园区管理三大 AI 赋能任务,为传统工业升级提供清晰路径;广东省则立足玩具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原创 IP、企业转型、消费升级制定专项方案,以 AI 破解传统玩具同质化痛点。各地差异化布局既彰显了政策落地的精准性,也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开辟了多元赛道,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力。
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进一步加速 “人工智能 +” 产业化进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9 月 17 日,人工智能领域年内投融资事件达 957 起,金额超 778 亿元,均刷新同期纪录。资本的持续涌入,不仅为 AI 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提供资金支撑,更反映出市场对 “人工智能 +” 前景的坚定信心。从 AI 工业检测到智能互动玩具,从智慧园区管理到民生服务优化,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创新项目快速成长,逐步形成 “技术突破 — 资本跟进 — 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推动 “人工智能 +” 落地见效,还需破解数据共享、资源整合、评估体系等关键问题。专家建议,需构建开放共享的高质量数据集,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加大财政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当前,各地正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开展专项创业孵化、组织产业对接活动等方式,打通技术落地 “最后一公里”,助力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