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 340 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突破 1 亿台(套),实现 41 个工业大类、185 个工业中类全覆盖,核心产业增加值超 1.5 万亿元。在 5G 技术引领下,全国已建成超 2 万个 “5G + 工业互联网” 项目,无人矿山、黑灯工厂、智慧港口等新业态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正从 “单点突破” 迈向 “全面渗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引擎,也为创业创新搭建起广阔舞台。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开了产业价值空间。浪潮云洲将工业大模型与工业互联网结合,助力黑猫集团新品品质合格率提升 15%;伊利集团接入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的 BI 智能体后,供应链数据查询效率大幅提升,70% 的供应链场景实现 “自然语言提问、实时生成洞察”。当前,工业智能体已从试验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在产线质检、车间注塑、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广泛落地,不仅重新定义工业生产范式,更催生出垂直行业大模型开发、轻量化智能体研发、数据治理服务等细分创业方向,为创业者提供了清晰的切入路径。
数据要素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孕育着新的创业机遇。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显示,多数智能化改造项目中数据工程投入占比达 50% 至 60%,数据要素 “报酬递增、低成本复用” 的特点已形成行业共识。围绕工业数据,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业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等领域需求旺盛,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面临的技术与资金压力,为 “按需付费” 的 SaaS 化智能体服务、低成本数据解决方案等创业项目提供了市场空间,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向更普惠、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专家指出,未来需把握人工智能关键变量,实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通过建设区域、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发展工业智能体,推动工业网络开放智能升级,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创新活力。当前,工业互联网万亿级市场已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入局,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深化,更多聚焦细分领域的创业项目将加速涌现,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