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近日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这场汇聚 3400 余名选手、覆盖 106 个赛项的国家级赛事,不仅是我国职业技能水平的集中展示,更成为观察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需求趋势的重要窗口。大赛赛项设置紧扣技术前沿与产业需求,涵盖一、二、三产业 30 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赛项占比超 50%,盾构技术、智能汽车软件开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新增赛项,精准对接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直观呈现了现代工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赛事现场的 “人才争夺” 现象尤为亮眼,128 家企业深度参与赛事保障,部分企业更是直接将招聘台设到赛场。山东栋梁科技等企业推出 “从赛场到职场” 专项政策,对大赛获奖选手敞开研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岗位大门,折射出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缺口,也凸显了 “以赛选才、以赛育才” 模式在连接人才与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十四五” 以来我国累计建成 230 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 家 5G 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 50%,产业快速发展与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正推动企业主动从赛事中挖掘 “潜力人才”,构建更高效的人才培养与引进链路。
政策支持与多方联动为技能人才培育注入强劲动力。今年 7 月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2025 年至 2027 年底将开展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补贴性培训 3000 万人次以上,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也相继出台地方培训方案;大赛期间,全国 410 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发出 “技能照亮前程” 倡议,形成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这种多方联动不仅为劳动者搭建了技能提升的平台,更让技能培训、人才服务、技术运维等领域迎来发展新机遇,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根基。
从赛场到产业,技能大赛正成为推动创新与就业的 “桥梁”。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赛项模拟真实工厂场景,要求选手兼具机械、电气、编程等多领域知识,既为产业升级指明了技能培养方向,也为创业者提供了细分赛道 —— 无论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技术解决方案,还是贴合产业需求的技能培训项目,都能在市场中找到立足空间。这场赛事的价值,早已超越 “竞技” 本身,成为激活产业活力、培育人才动能、释放创业潜力的重要载体,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持久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