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 年)》,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划定清晰路径。《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型制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嵌入全生命周期服务重塑产业价值链,并提出到 2028 年完成 20 项标准制定、打造 50 个领军品牌、建设 100 个创新发展高地的具体目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实践来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政策从技术攻关、业态培育、模式推广等多维度部署任务,既夯实产业发展底座,更打开了创业创新的广阔空间。
《实施方案》部署的 7 项主要任务与 3 项专项行动,为创业者勾勒出精准的 “赛道图谱”。在技术创新领域,推动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融合、加快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的要求,催生了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新角色,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重点行业的服务型转型,带动电池维护、远程运维、设备共享等细分领域需求爆发,为技术型、服务型创业团队提供了落地场景。在业态培育方面,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建设与检验检测智能化升级并行,既盘活闲置制造资源,又降低中小企业入局门槛;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则为品牌策划、宣传推广等服务类创业项目创造了市场空间,“数字三品” 应用场景创新更推动消费品行业形成 “产品 + 服务 + 数据” 的新型商业模式,多领域协同发力构建起全链条创业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部署,进一步夯实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底座,也为技术驱动型创业提供了核心支撑。政策明确深化 “5G + 工业互联网” 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工业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并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在重点场景落地,这不仅带动数据服务、算力租赁、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发展,更要求创业者聚焦产业痛点提供精准服务。从行业趋势看,当前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专业技术与服务能力的缺口仍较为明显,能够打通技术与产业、链接资源与需求的创业项目,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获得快速成长机遇,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
此次七部门联合发文,既是对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系统规划,更是对创业创新活力的深度激发。从政策导向来看,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等部署,始终围绕 “创新” 与 “融合” 两大关键词,既鼓励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也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生态构建。随着政策落地推进,预计未来三年服务型制造领域将涌现一批领军企业与创新项目,而精准把握政策方向、聚焦产业需求的创业者,将在这一万亿级赛道中抢占发展先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