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与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联合团队,在自主研制的125比特“天目2号”超导量子芯片上,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热”拓扑边缘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该研究首次在有限温度环境下实现了对拓扑边缘态的有效保护,极大提升了量子信息存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构建高鲁棒性量子计算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突破得益于“天目2号”芯片的高性能和先进测控系统的支撑。该芯片具备近邻可调耦合架构,量子门保真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配套的室温测控系统成功实现百比特级别的高精度同步操控,展现出我国在量子硬件与测控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在应用层面,该成果为多领域创新创业开辟了新路径。在硬件方面,超导量子芯片、极低温制冷设备及测控仪器等产业链环节蕴含丰富机遇;在服务与应用层面,量子加密通信、量子云平台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垂直领域的计算服务,正在成为科技企业布局的重点。
我们呼吁广大创业者和科研单位积极把握量子科技发展机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跨领域融合应用,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助力下,我国量子产业生态正加速成熟,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s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