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 “全国科普月 - CCF 科普行动” 正式启动,汇聚 200 余位科普志愿者组成 50 多个志愿小组,预计在全国 30 余个省市百余所中小学举办超 200 场线上线下活动,“八项行动” 涵盖边疆科普支援、中小学讲座、科普基地开放、AI 科普实践等多元内容。这一科普盛事不仅响应了 2024 年 12 月 25 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中 “每年 9 月为全国科普月” 的规定,更以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为主题,搭建起全领域、全地域、全民参与的科普平台,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注入强劲动力。
从活动布局来看,此次科普行动既注重资源下沉,又聚焦前沿领域,彰显出科普与产业需求、创新趋势的深度融合。科学追光者计划组织院士专家团队赴云南、西藏等七省边疆地区开展科普服务,弥补了偏远地区科学教育资源短板;AI 科普公开课与 AI 应用创造营通过趣味形式向公众普及 AI 技能,不仅点燃青少年创新思维,更为 AI 领域培育潜在人才储备。值得关注的是,第六届科普内容征集联合知乎、B 站、微博等平台设立多赛道,计算机博物馆展项评选邀请公众参与,这种 “线上 + 线下”“专业 + 大众” 的模式,既拓宽了科普传播边界,也为科普内容创作、科普平台运营提供了市场化探索空间,为相关领域创业者提供了对接公众需求、挖掘细分市场的契机。
此次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次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更折射出科普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向。19 家科普教育基地同步开放、11 家新基地授牌,意味着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为科普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奠定基础;科普图书阅读分享会、中小学科普讲座等活动,则推动科普内容向更贴近大众生活、更契合教育需求的方向延伸。对于创业者而言,无论是围绕科普内容创作打造特色 IP,还是依托科普基地开发体验式科普产品,亦或是借助 AI 技术搭建智能化科普平台,都能在此次科普热潮中找到市场切入点。未来,随着科普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多创新型科普业态有望涌现,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持久活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