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瑞幸咖啡开始试运营,随后便开始一路狂飙,五个月的不到的时间里开店525家,一年内超过1700家。到了2019年4月,瑞幸咖啡在国内的门店数达到了4910家,较星巴克同期门店数多出600家。2019年5月份,瑞幸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跑出了18个月上市的全球最快IPO记录,上市当天市值达到了47亿美元。
一首缔造这个神话的人,正是瑞幸的前CEO陆正耀。不过,今天希鸥网要聊的不是瑞幸,而是陆正耀的另一个“商业作品”——舌尖英雄。和打破连锁咖啡一家独大局面的瑞幸不同,踩中了预制菜风口的舌尖英雄,还没活到一年,就面临着被踢出局的尴尬处境。
8月10日,位于北京常营丽景园的舌尖英雄北京首店关店了。
据希鸥网了解,这家舌尖英雄门店在今年1月才刚刚开张。当时大家都以为,踩在预制菜风口上的舌尖英雄一定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7个月时间,它就走向了关店的结局。
事实上,关门的不仅北京首店。打开舌尖英雄的小程序,你会发现,北京31家门店里,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无法正常营业。不仅北京如此,长沙、重庆、杭州、郑州等地都是如此。
如此惨淡的景象,最不满的就是加盟商了。
一位开业3个月左右的舌尖英雄加盟商连连诉苦:“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只有两百块,偶尔甚至有一单都卖不出去的情况,生意好的时候很少,就没有见过回头客。”
还有加盟商表示,刚开始靠着加盟补贴还可以维持开销,但渐渐地,舌尖英雄给予加盟商的补贴和品牌推广力度也大打折扣,目前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状态。
预制菜风口下,第一批被“割韭菜”、成为牺牲品的,就是舌尖英雄的加盟商了。
希鸥网了解到,很多加盟舌尖英雄的人,都是冲着瑞幸的名气去的。如果你了解舌尖英雄的话,就会发现,它与瑞幸的扩张思路简直是如初一辙。
第一步,大力营销。从一月入局开始,舌尖英雄先是选择了知名演员刘仪伟做代言人,随后开始在各个人流量多的地方铺设广告,例如线下的高铁、电梯、信息流等场景,线上的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APP。
第二步,裂变推广。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风靡朋友圈的瑞幸红包链接,舌尖英雄在用户的拉新和引流上,就沿用了瑞幸的“邀请好友获得奖励”的方法,借此来提高知名度,吸引潜在消费者。
同样的模式,为什么却面临着不同命运?希鸥网总结了几个原因。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养成适合预制菜发展的市场。和奶茶、咖啡这种作为生活调味的饮品不同,中国家庭对吃的态度是近乎庄重的。民以食为天,餐是人们的刚需,国人选择吃的同时不仅仅只是为了温饱,无论是味道、体验、环境还是风格,都是消费者选择点之一。在这样的观念下,预制菜很难进入一个家庭中,也许会因为感到新鲜而尝试购买,但不会成为家庭里的常客。
第二,预制菜不方便。无法让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的预制菜,适合作为都市独居男女的晚餐吗?答案是“NO”。这里存在一个预制菜的bug——它不方便。虽然广告上写着“三分钟做大厨”,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能需要将食材一一解冻、清洗、沥干,然后再进行炒制。对于不会做菜的人来说,这和做菜没区别;对于会做菜的人来说,为什么不去做菜呢?
第三,价格偏高。舌尖英雄共有100多个产品,在预制菜赛道来说,并不算很多,但这些产品都是经过第三方原材料采购、制作,再由外包的冷链,运输到C端。总的来看,舌尖英雄并没有真正把控某一环节,而依靠与第三方合作,必然会增加中间环节的损耗,高昂的采购、运输、储存损耗成本最终也只能转嫁给C端消费者,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高昂的价格。同样的分量,舌尖英雄的价格要比超市内的冰鲜肉贵得多,实在不具备竞争力。
总的看来,舌尖中国目前的模式在国内难成气候,如果想要成功,首先需要把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尝试转变思路,放弃单一的加盟模式,与商超联手打通销路,把价格降下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