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倍轻松发布了2022年度上半年度的财报,在2021年还能轻轻松松实现一个亿利润的倍轻松,最近可能真的笑不出来了。
据希鸥网了解,倍轻松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陷入亏损了。财报更是指出,其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9亿元,同比下降15.65%,净利润亏损3545.81万元,同比下降了185.72%。不仅如此,其股价自去年7月上市后便不断下跌,至今已下跌超75%。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77%,但营销费用仍是研发费的7.5倍。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智能便携按摩器第一股”,现在为什么卖不动了?
01.走在风口前的倍轻松
倍轻松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创新型企业,目前已经推出头部、眼部、颈部、头皮、艾灸等系列产品。
倍轻松嗅觉敏锐,在风口到来之前便已入局,并且选择了一条与众多品牌不同的道路:定位高端,以“中医X科技”为核心打造产品,并且重押线下渠道,将“先体验,后购买”作为产品获客的基本准则。
这并不是一条能快速获得回报的路。在倍轻松发展的前十几年中,品牌推广没有互联网的加持作用,主要依靠渠道与口碑,然而按摩器这类“体验型产品”每个人的使用感受又存在主观差异,因此早期的倍轻松并不具备快速裂变形成规模效应的条件,品牌的成长速度较为缓慢。
但也得益于初期相对“慢”的成长过程,倍轻松用20余年时间不断打磨与优化产品与用户体验,在互联网红利来临时,凭借精准的营销策略准确地找到长尾市场进而快速扩张,最终成为了便携按摩器赛道第一家上市公司,被称为“智能便携按摩器第一股”,走在了未来穿戴、SKG前面。
02.成业营销,败也营销
数据显示,倍轻松2018-2021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3亿元、2.87亿元、3.42亿元和4.85亿元,占同期营收比重分别为36.01%、41.28%、41.40%和40.75%。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倍轻松2018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557.80万元、4065.67万元、3689.12万元和4720.50万元,占同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04%、5.86%、4.46%和3.97%。
事实上,营销费用过高一直是倍轻松被诟病的地方。2021年,倍轻松宣布某流量艺人为品牌代言人,近日已续约。同时还赞助了《向往的生活4》、《我家小两口》等热门综艺节目,更是与众多头部主播进行带货合作。
线上线下大规模的营销推广确实帮助倍轻松打开了市场,也让倍轻松前几年在风口上“躺着赚钱”。
但随着市场冷却,疫情影响,被营销对出来的高价按摩椅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头号选择了。互联网上,很多消费者都在调侃倍轻松“德不配位,价不配质”,不愿再为产品买单。
03.贴牌代工,质量难保
“好用吗?真的有效吗?是不是智商税?” 这是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消费者最常问的问题,网红按摩仪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对其质量和实际功效的争议却从来没停止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倍轻松有大量投诉,其中大部分与“产品有质量问题”“虚假宣传”有关;而淘宝评论区则更为直白,许多消费者表示按摩椅“没啥用”“挺鸡肋的”。
倍轻松不好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尽管倍轻松表示其产品目前采用自主生产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以保障公司新品试生产需求及日常产品供应,满足销售旺季的产能储备需求。但实际上,倍轻松还是以委托加工为主。据悉,其产品自主生产、贴牌、代工分别占比三分之一。
这也导致倍轻松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控参差。
03.希鸥小结
从目光敏锐、行动果敢的“智能便携按摩器第一股”,到如今的持续亏损,倍轻松这手好牌越打越差,这与其重营销、轻研发、质量差不无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受疫情影响,智能便携按摩椅市场风口不再,想要赢得消费者的心,倍轻松们须从产品本身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