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李水)〈原创)
在北京,随处可见京味文化。我在穿越新老国图的文化学习中,如梦如幻,流连忘返,受益匪浅。
先是于新国图学习近10年。在几亿册精品中,须以极静的心境,抓紧时间跳跃翻阅。那么多美如大餐的古今中外精品,人,有如一条小鱼,被"大海"的蔚蓝映得痴迷:一会儿翻史学;一会儿又迫不及待地将那些全球获奖的科技读物借至手中。这些获文津图书奖的书不外借,只能在馆翻阅。于是乎,每本最多半小时略完,有的也只在5至10分钟将全书的核心留下,将内中的精美用手机摘录保存,又匆匆奔向其他精品。记得鲁迅先生读书是先读后记,后记多是作家在创作时的过程、目的、感悟与收获,很真实,归纳提炼极为精到。我学习鲁迅这一快速浏览法,始终保持每一本新书带来的兴奋与收获,伴作兴趣引导。特别像《易经》玄学等,像鱼饵,引你不停向"大海"纵深游去,也无疲惫和枯燥感......
阅读也如同迈台阶。
每上一台阶,如同卞之林评价舒婷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别人站在窗帘后观看你。"阅读,须在跳跃中,获得名家说的"书读得越多越杂为最妙"。也如同当今养生专家讲的:"不能只吃细粮,需加上五谷杂粮,甚至糟米、七色来,都要尝尝,方感百味......"
国图的"细粮",精美之极。连续19届全世界范围的筛选,每一届参赛近三千册读物,获奖20本,提名奖20本。这40本精品"细粮",读后令你难以放下。例如赵丰写的《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作者构思巧妙——用白居易的诗,将历史中的政治人物及唐丝绸织造制度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配图200余幅,引出唐丝绸十三个方面,以同备的证据链、清新设计、轻松语言,让人爱不释手!你从中可见法门寺地宫的浴袍被证实为缭绫!该书的精美及科技价值,令人敬叹!
北京大学出版社朱良志的《四时之外》,我竟翻了10多遍!该书以生命超越美学的理念,从时间与历史着眼,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方式,挖掘中国艺术独特的时间超越性观念。所体现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观,都充满了厚重的诗意!"四时之外"四个字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是揭示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读着,既有美文的灵动美,又让人心明眼亮,心情极为舒畅......
李蕤的《走近最可爱的人》,较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更真实感人。作者以一组组赴朝战士们的书信和日记,再现那场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中国男儿的铁血柔情令世代垂爱!
袁靖的《动物寻古》,探讨了十二生肖与我国农耕文明的关系,考之有据有理,与历史、博物、民俗相关知识非常有趣。
王宏志的《龙与狮的对话》,可让你与孩子们了解1793年中英官方第一次接触对两国的意义,让我们的后人对外的历史背景及来往,看到中国与英国不同民族的特性骨质。我尤喜作者语言修辞的敏锐和优越性。
(作者:李水。现任中国北京国艺书画院副院长。其写作公众号为《芙蓉之爱》。2025年5月26日于杭州)
上一篇:中国《周易》在世界之魅力